1.简介
“自然资源部高寒干旱区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是自然资源部首批建设的部级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国土资厅函【2018】316号),由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甘肃省自然资源厅主管,依托甘肃有色工程勘察设计研究公司,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江苏绿之源生态建设有限公司、美丽华夏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共建。中心旨在大力推进高寒干旱区矿山环境修复工程技术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催生新动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进技术成果转化、新技术研发、资源共享,全面提升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广水平。
“中心”以暨有工程技术成果推广应用为基础,以项目市场化运作为支撑,以矿山地质环境修复为发力点,以在修复技术上引进推广一批、已有工程技术成果转化一批、新研究一批为方向,竭力形成“产、学、研、用”相互支撑的良性循环工程技术创新平台。目前,已在金属矿山修复、塌陷区治理、边坡修复、盐碱地治理、墒情监测与排水、灌溉、废气处理、种植绿化、水体景观治理等方面形成技术成果、专利66余项。
2.开发课题主要资助方向
“中心”围绕高寒干旱区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市场需求,秉承自身优势,设定三个研发方向:
(1)矿山地质环境复绿技术。
(2)矿山水土环境修复技术。
(3)矿山塌陷区安全预测技术。
欢迎具备高级技术职称或博士学位的科技工作者申请本“中心”开放课题研究工作。申请者需首先提交申请书,阐述项目研究背景、主要内容、研发方法、技术路线、预期目标、现有工作基础、研究周期以及申请金额等,“中心”在同行专家评议的基础上,经技术委员会专家评审,择优资助。
3.申请条件
(1)从事矿山地质环境修复理论、应用和技术研究,且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年龄一般不超过45岁),其他研究人员应提供2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的推荐意见。申请人员年龄均应未满45周岁。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高级研究人员。
(2)每位申请人只能申请1项开放基金课题。
4.申请程序
(1)申请人需按申请书要求填写。申请书一式三份,经申请人所在单位同意并加盖公章后,于2022年7月1日前提交至本中心,同时将申请书电子版发送至联系人邮箱。专家推荐信(若需)的扫描件随申请书电子版一并发送。
(2)按照“公平公正、择优支持”的原则,中心将组织同行专家对申请书进行评议,由中心技术委员会进行评审,确定资助课题和经费额度,于2022年7月底前公布,并通知申请人。
(3)获得资助的申请人应根据评审意见形成合同并完成签订,拨付经费后实施。
(4)已获得其他有关部门立项支持的项目不得重复申报。
5.基金经费
每项课题研究经费3-7万元,研究周期1年,自项目批准日期起开始执行(特别情况除外)。项目经费使用须符合《自然资源部高寒干旱区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开放基金管理办法(试行)》。
6.结题验收
(1)开放基金课题所发表论文及所取得的成果归课题申报者单位和“中心”共同所有。“中心”开放基金课题成果(包括论文、专利、专著等)统一署名“自然资源部高寒干旱区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兰州,730000(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for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Restoration in the Alpine and Arid Regions, MNR Lanzhou,730000)”同时在致谢栏或首页脚注标注“自然资源部高寒干旱区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开放课题编号”。由开放基金资助研发的新技术、新方法、应用转化成果等,纳入中心成果库。
(2)除成果报告外,至少还应完成以下与课题研究内容相关的1项成果,该项成果考核时限可在结题评审后延期半年完成。
1)申报或取得自主知识产权专利1项;
2)形成技术转化落地方案,或启动1项技术工程化落地示范,或完成1项技术工程化落地示范;
3)形成1项标准规范建议或完成1项标准规范(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
4)申报或取得软件登记1项;
5)公开发表1篇或以上学术论文(核心期刊及以上);
6)形成书稿或出版专著1本;
7)申报或取得市级以上奖励1项。
(3)获资助的课题负责人应严格按照《自然资源部高寒干旱区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开放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开展课题研究,在课题实施中期按要求向中心递交工作进展报告。课题结题后的一个月内,课题负责人应将全部电子版成果以及成果鉴定材料报送至中心存档,延期完成的研究成果应在成果完成或发布后提交至中心。延期仍未完成的课题负责人,中心将不再接受其课题申请。
7.联系方式
联系人:冯永林
联系电话:13893453630
电子邮箱:715644192@qq.com
联系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东岗西路525号(自然资源部高寒干旱区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邮编:730000
附件三:自然资源部高寒干旱区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开放基金管理办法.pdf